“北京面人郎”经过创始人郎绍安以及家族几代人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,在创新发展、广采众长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北京地域特色的面塑艺术派别。它集美术、雕塑、服饰、化妆及造型艺术为一体,其作品题材广泛、造型生动、形象逼真、装饰简洁、技艺精湛。尤其是表现戏曲人物和北京民俗风情的作品独具特色,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、民俗价值和收藏价值。
“曹氏风筝工艺”是金福忠先生的《宫廷风筝图谱》与孔祥泽先生1943年抄录的曹雪芹的《南鹞北鸢考工志》两部书结合后,形成的风筝流派之一。它融民间文化、宫廷艺术、南北扎制的精华于一体,其扎、糊、绘、放的制作流程具有独到之处,保存了21首扎制口诀及20种制作技法,其中拟人化的扎燕凸显了北京特色。它集观赏性、科学性、娱乐性、健身性于一身,并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。孔家三代人为其传承和...
“京西皮影戏”,又名“皇家宫廷皮影”、“王家班皮影”,经王炳义(1850-1910)至王丽娟五代传承,已有100多年的历史。其表演细腻、形象逼真、演唱精湛、动作配合默契,保留了浓郁的宫廷皮影特色。在皮影雕刻艺术上,也独树一帜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西路评剧是在莲花落、“蹦蹦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几乎失传。1958年,中国评剧院从民间请回了仅存的西路评剧艺人,将失传三...